【轉型的兩難】為求生存,轉型小微組織,還能兼顧長期目標?BCG董事總經理 徐瑞廷ft. KKDay營銷長 黃昭瑛
商周Bar - Podcast készítő 商業周刊 - Péntek
Kategóriák:
亞洲最大旅遊平台KKday,過去3年為了挺過疫情危機,努力轉型「小微組織」應變,直到去年第4季邊境陸續解封,才逐步歸建原有組織。如今成績單揭曉,公司去年營收不但回到疫情前水準,甚至創下成立8年以來新高! 強勁的表現,反映的其實不僅僅是市場的復甦,而是KKday在這3年間拚搏求活的同時,也為長期目標做了更好的準備,才能在解封後,化為成長的跳板。本文與KKday營銷長黃昭瑛討論轉型3年的心得與收穫,以及如何兼顧短期損益及長期目標。 兩難1> 遭逢巨變誰突圍?資深的靠譜vs. 年輕有創意 兩難2> 新專案上路,成本預估該精算vs. 先衝再說? 兩難3> 資源公平分配?各專案均分vs. 辨輕重緩急? 兩難4> 辦得到?短期活命優先vs. 長期目標擱一邊? ■主持人: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 徐瑞廷(JT) ■對談人: KKday營銷長黃昭瑛(Yuki) ■聆聽重點 •身陷疫情海嘯第一排,KKday如何彎道超車? •傳統部門轉型小微組織,如何一週內就定位? •頭3個月都在勸退客人,跟錢過不去? •沒經驗沒頭銜,20多歲菜鳥如何領導資深隊友? •為何電商小微組織,成本預估不必做太細? •小微組織資源分配,什麼才是真公平? •新事業團隊激勵機制,該與績效強掛鉤? •小微組織自負盈虧,哪能兼顧長期目標? •學起來:設定及布局戰略性「關鍵資源」 ■小辭典 •小微組織:源自中國海爾集團的組織變革「平台化」轉型。企業以專案為單位,將傳統組織結構打散為多個盈虧自負、具有獨立決策權、用人權、分配權的小團隊,這類小團隊即稱為「小微」。總部高層的定位從經營管理者轉變為投資者與資源提供者;員工角色也從傳統的命令執行者轉變為專案的驅動者與負責人。 •P&L:損益表(Profìt and Loss Statement),企業財報報表的一種,此代表公司盈虧。 ■此系列為每月播出一次,對談精華摘錄請參見《商業周刊》1842期徐瑞廷專欄「轉型的兩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