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07叶朗 | 从纪录片导演到诗人,意识到虚构往往是更大的真实

Artfor - Podcast készítő Artfor

在我们的视觉被大量图片和视频剥夺的当下,还有多少人关注文字和诗歌的书写,在意诗人这个职业,在乎诗人的命运?但是每当我们读到极度精炼抽象的语言组成的诗歌。激荡到内心不可言说的情绪。似乎发现我们依旧需要诗歌,需要诗人。今年夏季,我们匆匆地去了宋庄,在宋庄的艺术家的指点下,又去到了北京郊区,找到了诗人叶朗,与他聊了聊有关诗歌的种种。叶朗是七零后纪录片导演、制片人、诗人。就叶朗自己的话来说,他做过非常具象的纪录片的工作,又爱上了极度抽象的诗歌的书写,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在他身上很难得地有了融合。叶朗是一个多产的诗人,几乎每天都有一首新的诗歌诞生,他的诗歌都在意向性的文字中寻找刺痛自己的情绪原点。并企图发出有力量的声音。读他的诗,让人深思让人痛。或许这也源于他做过大量的纪录片的工作。接触过最为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大量与现实交锋的情感积累才能迸发出这些有着深深思考的文字。Q:ArtforA:叶朗Q:您如何看待当下诗歌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A:我觉得诗歌的存在性和必要性很大,因为很多人需要这样的一种形式来抒发自己。但是当下没有几个人对诗歌寄予厚望,说你能够振臂一呼啊,或者说你能够告诉我一个特别的原来我没发现的道理,什么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去干嘛干嘛。我觉得跟影视当年的处境是一样的,就是整个是一个特别少特别饥渴状态的时候,而且这种媒介的方式很少的时候,它是一个特别强势的,很易于传播的这么一个状态。当下包括诗歌在内,所有的影视都扁平化了,祛魅化祛神秘化了,诗歌肯定是也是这样,但是当下其实肯定还是有很好的诗歌和诗人的存在。但是你会觉得说,哎,怎么没有顾城了呢,怎么没有海子了呢?其实他可能摊薄的很多,看不见的。普通的读者已经不期望出一个伟大的诗人了,而这个诗人也不把自己搁在一个伟大的身份上去了,我只是有我表达的需要,那么它需要有一个运气,一个机缘。就是我今天这首诗,可能这个人看的时候,觉得写的就是好,就是我想表达的。他真的去寻找这种小众去了,会不会出现一个金句,一夜之间洛阳纸贵的状态,我觉得还是会有的。A:我觉得对于这个作者来讲的话,他如果期望他的金句流传,只能是偶然事件。尤其是今天的这个现代诗,像策兰写的那些诗,没有一个人能够全看懂他的意思。希尼啊,还有几个都写得特别看不明白。但是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说,我们把不可描述的东西,当时特别时间流或者意识流这种东西,在这一瞬间,以一个不可名状的表达,我觉得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方式。他不在乎他具象的呈现,那这就反过来讲,就是这么隐晦的,那么密码的这种表达方式,它很难刻意地形成一种金句,其实跟这种金句的这种诉求,其实差不多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一不小心,里边某一两句他凑着进去,那是何乐而不为知的事儿。但是不求这个东西。【本期嘉宾】叶朗,湖北洪湖人,现居北京。诗人、纪录片导演、制片人。曾供职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阳光卫视等影视制作机构。纪录片代表作品有《大寨纪实》,《百年婚恋》,《废都》等。【本期主播】汪滢滢,影像艺术家,纪录片导演,作品主要关注女性命运,承认成人情感和个人身份认同等命题。王天羲,摄影师,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者,视觉艺术工作者,miscLab创立者。TIMELINE「03:49」“一个木头的一生,都在等着火的这一天。”「09:45」纪录片导演是介于作家和记者之间的一种身份「11:02」对我来讲,写诗可能是更倾向于思想方面的表达「17:06」盛产故事的时期,值得记录的时代「25:37」从海水里面提炼盐,那是观众尝到的东西「30:40」虚构往往可能是更大的真实「38:21」一夜之间“洛阳纸贵”的状态可能还是会出现「46:07」将意识流的东西不可名状地表达「52:32」写诗或者创作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54:02」音乐和绘画其实是间接工具,它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不一样的「59:29」过分强调美是对艺术和生活真相的误读 BGM「Together We Go」 - Sean Williams「 Holding on to Hope」- Christopher Galovan「Artfor」是一个致力于艺术家成长的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呈现艺术家的思想和生活,从而形成态度与借鉴。在节目中,「艺术家」是常驻主播及受邀嘉宾共同的身份,在此种语境之下,我们旨在呈现出艺术家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下所产生的精华部分。“忧虑是自由的眩晕。“ 不如和我们一起,在这阵甜蜜的眩晕中观看、聆听、交谈吧。【关于我们】每周五20:00更新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小红书|微博